“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我們處在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江淮大地萬象新,在這里,傳統與創新融合,共同繪制出一幅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畫卷;我們處在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人工智能(AI)的迅猛發展,正在打開一扇向“新”而行的光明大道。
鑒于此,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特別推出《我AI的江蘇》系列策劃,希望通過AIGC帶來的全新視覺體驗,深入挖掘江蘇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新變化、新亮點,用全新的視角和維度,展現這片熱土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江蘇擁有獨特的海洋資源稟賦,蘊含巨大的“藍色經濟”潛能。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海洋強省建設,去年下半年,《江蘇省海洋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出臺。近日,記者了解到,按照該方案江蘇不斷加快海洋強省建設步伐,其中鹽城、南通、連云港沿海三市正積極謀劃布局海洋產業,做大做強“藍色糧倉”。
【看,AI眼里的“藍色糧倉”】
“海上牧場”上新,海產品有了“精裝房”
從鹽城濱海港乘船向東出發,歷經三個多小時的海浪顛簸,在一望無垠的深海中央,一座白色城堡——“陶灣一號”海洋牧場躍然眼前。
如今,這座牧場的智能網箱內養殖著大黃魚、黑鲪、海鱸等海產品,并且入選了農業農村部公布的第八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名單,系江蘇省內唯一。
據了解,江蘇已建成海州灣、南黃海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加強對其長效監管的同時,加快推進秦山島、濱海陶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鼓勵、支持南通呂四海洋牧場建設;此外,還要積極探索海上風電和海洋牧場融合發展的牧漁城、牧漁場建設,打造“浮筏生蠔+網箱魚類+網簾紫菜+底播貝類”多級組合、“新能源+資源養護+漁業養殖+漁港經濟”多產融合的具有江蘇海域特色的現代化海洋牧場。
鹽城市濱??h陶灣海洋牧場“陶灣一號”智能網箱平臺。圖片來源: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海上“春耕”,生產最新鮮的“海的味道”
眼下正值春季海上生產的重要時期,南通市如東縣沿海灘涂養殖的條斑紫菜進入采摘旺季。如東擁有百萬畝灘涂,水產資源十分豐富,作為“中國條斑紫菜第一縣”,如東年產鮮條斑紫菜5萬多噸,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
在連云港市贛榆區青口鎮紫菜養殖區,養殖工人忙著進行收割鮮紫菜、整理養殖筏架、浮漂更換等海上生產作業,儼然是一派忙碌的“海上春耕”景象。據悉,該鎮紫菜養殖面積1.8萬畝,年產鮮紫菜1.2萬噸,產值6500多萬元。如今,“中國紫菜之都”連云港每年大約有70萬箱紫菜經過加工后運往世界各地。
連云港市贛榆區青口鎮海上春耕忙碌的景象。圖片來源:紫牛新聞科技賦能,“藍色糧倉”加裝“新引擎”
加速發展海洋產業,科技創新是第一動力。
2023年10月,江蘇印發《加快推進海洋漁業發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牽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術推廣機構(部門)和骨干企業參與,共同建立海洋漁業科技研發平臺和技術創新聯盟,整合、共享海洋漁業共性和關鍵技術科研資源”。
作為省屬國有涉海企業,江蘇省沿海開發集團建設并運營了江蘇海洋生物資源創新中心。目前,該中心研發重點將在海洋水產、海洋藻類、海洋酶制劑三大領域聚焦,工作人員正著手開展藻類活性成分、褐藻功能性寡糖、甲殼素利用酶制劑研究工作,著力形成滾動式科研項目研究機制,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場”走向“應用場”。
2023年起,江蘇省涉海產學研合作聯盟成立。聯盟由江蘇海洋大學聯合南通大學、鹽城工學院等高校院所、企業、服務機構共同組建,以產業發展為導向,打造“科技公共管理信息服務平臺”“科技成果產業轉化平臺”和“人才交流合作平臺”。
這個春天,江蘇海洋科技與海洋產業正相融互通、創新成果落地生花步履向前,為江蘇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和海洋強省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閱讀: